English

第一批获苏联博士的中国人

1998-06-03 来源:生活时报 陈先玉 我有话说

苏联的学位学衔制度是非常严格的,与西方国家不同,自成体系。大学本科为五六年,毕业后获工程师一级的称号,可任工程师、讲师一级的职务。也有的六年制工学院的本科生,另发一相当西方硕士的证书,如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、莫斯科包曼高工就给我国本科毕业生颁发了此类证书。苏联研究生一般为三年,毕业后授予副博士学位,可任副教授一级的职务。苏联的副博士相当于西方的博士。

80年代末经国务院批准,我国留苏研究生凡获得副博士学位者一律定为博士。苏联对博士、教授要求更严,只有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方能任教授。

50年代我国没有正式向苏联派遣博士生,只是由于在校的中国大学生、研究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,苏联导师认为有培养前途,方举荐到苏联高等教育部,再由苏联高教部正式致函我驻苏联大使馆,经国内有关部门批准才可做博士生。首批获苏联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,下面仅凭记忆例举几位。

一、第一位留苏博士高景德。他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,1951年赴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学习,因研究论文出色,成为获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博士的第一人。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,曾任该校副校长、校长等职,是著名的电机工程专家,也是留苏同学会第一任会长。

二、“骆驼脑袋”博士张鹤宇。他的论文题目是以骆驼头为研究对象,论文有独到见解,获苏联科学院生物科学博士。使馆人员衷心祝贺他,同学们开玩笑地称他为“骆驼脑袋”博士。据说,他回国后到西北农学院任教。

三、微分方程博士谷超豪。他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得意门生。由上海复旦大学选送到莫斯科大学当进修生。原来并没有打算得什么学位,只是由于他在进修期间写了几篇文章并参加过几次数学学术会议,受到苏联数学界的高度评价,授予他苏联科学院数学博士学位。

四、未领证书的博士宋健。他出国前曾就读于哈尔滨工大,俄语很好。1953年进入莫斯科包曼高级工程学院学习“自动控制”专业。由于成绩特别优秀,校方推荐经国内批准当了研究生,同时在学校担任一门教课任务。经过两年多的研究,写出了高水平的副博士论文。校方又提出,再延长一段时间,对论文稍加修改,即可获博士学位。当时中苏关系已公开恶化,国内认为既然知识已学到手,不在乎学位不学位,国内又急需他的专业,即决定让他回国工作。宋健同志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决定,回国后分配到航天部门工作。中苏关系正常化后,苏联主动授予宋健博士学位。此后俄罗斯科学院又选他为外籍院士。

五、“泥沙博士”窦国仁。这是使馆工作人员对他的爱称。他1951年自入列宁格勒水运工程学院学习,成绩突出,在航道整治泥沙运动理论方面与导师的理论完全相反,而导师对他的研究成果非常赞赏,推荐他当博士生,于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博士学位。大家对导师的科学态度和窦国仁的聪明才智双双钦佩。窦国仁回国后,先后参加了钱塘江整治规划研究、葛洲坝工程全沙模型试验等许多大型工程的工作,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,他的理论著作在海内外都享有声誉。

顺便说一位特殊博士生。上面我曾提到,50年代我国未向苏联派遣博士生,但只有一人例外,就是少数民族干部白拉提。他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委副主任,经周总理批准派赴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博士生,研究生产力分布,并给予他特殊照顾。他带着妻子和儿女,住在我驻苏联使馆商务参赞处宿舍,发给他特殊补贴。他的论文题目遇到了麻烦,使馆派我到经济研究所了解情况。苏联导师说,由于白拉提对苏联情况不大了解,研究起来就很困难,更重要的是,为使他的研究与实际相结合,建议运用新疆资料写中国题目,研究成果可直接得到应用。由于白拉提的情况特殊,又牵涉到回国收集资料和保密等问题,使馆只好将情况报告国内。后来,得到中央批准,同意他应用新疆资料进行研究。由于我1961年底奉调回国,他以后的情况就不清楚了。

摘自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》

朱训 主编

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